你好!欢迎访问贵州跃庆谐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0851-83610568  电话:13984143377  1359500889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国生态环境的“颜值”如何监测?

来源:贵州跃庆谐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10-09 浏览:502

3月5日出炉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年的十大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2024年,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十八大首次提出的概念,此后不断在重大规划和报告中被提及。

今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于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担任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年来,他提交了多个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提案,包括建议制定《美丽中国建设行动计划》、建议全面开启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建议以新时代美丽城市为载体加快推进美丽中国等。今年,王金南的两会提案再一次聚焦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需要有1+N行动体系

《中国新闻周刊》:这几年来,你一直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为什么?

王金南:环境保护最早期的工作主要是“三废”治理,治理那些污染最严重的企业,形象一点来说,相当于给一个脸很脏的人洗脸。到后来,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向前推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环保工作推进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都不一样了,先后制定实施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坚决向污染宣战。2018年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继续部署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保卫战。这些年下来,全国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因此要放到国民经济发展时间轴上去考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和这个目标相匹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与之匹配的是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因此最近十几年,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目标就是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从事环境规划和政策研究,自然关注美丽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

《中国新闻周刊》:前几年,你的多个提案都建议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2024年《意见》发布,美丽中国建设有了顶层设计文件。对于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顶层设计的必要性是什么?

王金南:为什么需要顶层设计,我认为因为这是一个全民行动,不是政府的单一行动,所以顶层要有一个总体战略,一个全面的号召。就如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样,2021年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然后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之后中央有关部委和地方陆续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对于美丽中国建设也是一样,我们已经有十多年的研究历程,希望出台一个顶层设计的文件,建立美丽中国建设1+N行动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意见》发布后,美丽中国建设终于有了顶层设计,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全面开启,成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人工智能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很有想象力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你的提案建议加快建立反映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颜值”监测体系,为什么这样提?

王金南:美丽中国,怎么看美不美,最核心的是看生态环境质量好不好,这就需要建立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我认为,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碧水、蓝天、净土、青山、绿地、蓝海等“颜值”指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核心评价指标。

总体来说,我国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是,相比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仍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态质量监测能力仍然薄弱。新污染物、噪声、温室气体等领域监测网络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处于刚起步阶段,难以适应美丽中国建设评价和考核要求。

二是监测网络智慧化水平不足,遥感、传感器等感知手段应用不足,数据集成不充分,服务供给质量和时效性有待提升,与精细化环境管理需求尚不匹配。

三是监测网络运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负责监测网络运维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强,规范化操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甚至一些地方存在干扰监测采样环境等监测数据造假行为。

四是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内容未充分体现美丽中国建设要求,且发布时间较为滞后。

接下来,应针对这几个方面,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包括加快建立美丽中国进程监测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全国美丽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管理平台、加快补齐表征美丽中国的生态质量监测评价“短板”、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在年度《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展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等。

《中国新闻周刊》:人工智能是当前的热词。在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方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能够怎样赋能生态环境监测?

王金南:最近新质生产力受到广泛讨论,其实新质生产力也是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从根本上抓住改善环境质量的总钥匙,相比之下,过去整治“散乱污”企业的做法更接近于末端治理。

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我们可以设想,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我们可以掌握地球上每一棵树每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的氧气,这样我们会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可以想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以及现代监测观测技术相结合,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空间是非常大的。


© 202024 贵州跃庆谐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990002000075号  黔ICP备18009417号-1   技术支持:富海万企科技